马铃薯于19世纪末期开始在滕州种植,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。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形成了完善的生产技术体系,使马铃薯种植在滕州市得到了飞速发展。滕州马铃薯皮色黄亮、光滑,薯型美观,芽眼浅,皮薄肉脆,口味独特,无污染,达到绿色食品标准,深受消费者青睐。目前马铃薯已经成为滕州农业的支柱产业,滕州市先后被授予“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县(市)”、“全国第二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(市)、“中国马铃薯之乡”等称号。
滕州马铃薯种植面积大,产量高,效益好。近年来,市委、市政府始终把马铃薯作为支柱产业来抓,马铃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,种植面积迅速扩大,产量快速提高,成为我国作大的二季作马铃薯生产基地。截止到2008年,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60万亩,经过省专家对12.8亩拱棚栽培进行实地验收,产量达5223.1kg/667m2,创国内早春栽培马铃薯的最高产量。
由于滕州市独特的气候、水文等自然条件,适宜马铃薯的生长,同时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马铃薯种植农户注重科技进步,不断进行新技术的研究和探索,引进推广了以费乌瑞它为母系的脱毒种薯鲁引一号、津引薯8号、荷兰7号、荷兰15号等优良品种生产的商品薯,薯形长椭圆形、块茎大小适中、整齐、芽眼浅而少、表皮薄而光滑、干净、黄皮、黄肉、肉质细腻、脆嫩,鲜食品质优良,食用可炒、煮、炸等,深受国内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欢迎。
在种植模式上,滕州马铃薯原以露地栽培为主,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,自20世纪70年代起,研究了春薯催芽、异地繁种、脱毒快繁、拱棚栽培、秋薯适期早播、苗期防热害等一系列高效栽培技术,采用两种两收、三种两收、三种三收等灵活多样的间套复种方式,首创了茎尖组织培养、微型薯雾化栽培、三膜、二膜、地膜、秋延迟、日光温室及钢架大棚栽培等系列设施栽培技术体系,不仅提前了马铃薯的上市时间,也拉长了上市期,销售时间从4月中下旬持续到6月中下旬,避免了集中上市,增加了效益。
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各大城市实行市场准入制度,对马铃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面对这一机遇和挑战,滕州市滕州市加快了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的构建。目前包括质量检测体系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体系、栽培技术体系已基本形成。“金曙王”、“金芝旺牌”马铃薯绿色食品认证,有力的推动了标准化发展。就标准化的问题,2002年滕州市委、市政府相继发文,并举办了有关的培训班,推进了标准化建设。产区内通过广播、电视、标语、黑板报等形式,宣传农业标准化技术知识,形成了良好的氛围。马铃薯栽培地方标准在2003年就开始立项实施。2008年20万亩马铃薯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,目前通过认证的绿色食品达8个、无公害食品23个、有机食品2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