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 ]    
当前位置:首页 > 政策法规


山东省关于促进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及彩电工业转型的指导意见

【字体: 】 【2009-10-08】  【阅读:次】  【关 闭

山东省关于促进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及彩电工业转型的指导意见
(2009-2011年)
省经贸委 省信息产业厅

 

  平板显示(FPD)产业是信息产业的关键产业之一,具有产业规模大,应用领域广,技术水平高,产业链长,带动性强的特点。当前,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(TFT-LCD)、等离子显示(PDP)、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(OLED)为代表的新型显示技术正带动一个巨大产业链的发展。我省是彩电生产大省,加快平板显示产业发展,推动彩电工业转型,对于调整我省产业结构,带动信息产业发展,提高彩电产业发展竞争力,实现由彩电生产大省向强省转变具有重要意义。为此,特制定本意见。

 

  一、平板显示技术与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

 

  在新型显示技术历经黑白、彩色两代发展后,目前走进了数字显示阶段。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(TFT-LCD)已广泛应用于手机、计算机、彩电及各类电子显示设备中,等离子显示(PDP)主要应用于以大屏幕彩电为代表的大屏幕显示设备中,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(OLED)处于研发完善阶段,已经取得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。彩电工业已经处在由模拟到数字、从阴极射像管(CRT)显示独霸市场到多种显示技术并存发展的转型阶段,TFT-LCD和PDP占据了市场主流地位。随着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,继数字显示之后,第四代显示技术-激光显示(大色域显示)也日益得到关注,其高分辨率、大色域、大屏幕显示的特点代表了未来发展的趋势,当前国际上已将激光显示作为更新换代的新技术,正在研制技术标准并加紧产业化开发。

 

  我国是世界彩电生产大国,产量居世界第一位。2008年我国累计生产彩电9033.1万台,年产值近2000亿元,占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总量中的23%左右,其中平板电视的产量、出口、国内市场销量分别占全部彩电的39%、45%和33.5%,液晶电视产量、出口和国内销量增幅达到50.4%、43.8%和53.2%。CRT彩电市场比重不断下降,2008年产量、出口和国内销量分别下降了15.5%、16.5%和18.3%。我国液晶电视出货量预计在2010年将超过2000万台,市场规模将达到128亿美元。2008年我省累计生产彩电1239万台,其中CRT彩电796万台,下降25.49%;液晶电视388万台,增长40.17%;等离子电视54.49万台,增长71.41%。目前,全球液晶电视的需求量每年大约在2亿台左右,按平均尺寸40英寸16∶9的格式计算,每年需要1亿平方米的面板,市场需求潜力巨大。随着平板显示技术的发展,平板电视以其轻薄、屏大、视角广、清晰度高、时尚美观、功能多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,电视的“平板”时代已经到来。

 

  二、我省发展平板显示产业的必要性和优势

 

  平板显示产业技术附加值高,运用领域广,产业规模大,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拉动作用明显。大力发展平板显示产业,对于实现彩电工业转型升级、提升核心竞争力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以面板为例,TFT-LCD显示面板涵盖了液晶、基板玻璃、偏振片、滤光片、背光源、驱动电路及相关配套产品等,其成本达到整机成本的70%左右,属于上游产业。当前,国际面板生产正在向高世代线发展,而国内面板生产仍处在第五代发展水平,而且品种和档次很难满足市场发展需求,彩电面板主要依靠进口。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,国际市场需求下滑,面板产能和出厂价格大幅下降,日韩及我国台湾主要生产厂商资金链困难,面临重新整合和产能转移,新的高世代线建设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和本土化。我省平板显示产业起步较晚,外向度低,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,具有后发优势。同时作为彩电生产大省,我省拥有海尔、海信等一批大企业,同时也是手机、计算机生产基地,具有很强的配套能力,有利于积蓄力量促进平板显示产业发展。

 

  三、发展思路和重点

 

  (一)发展思路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以完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链为目标,依托重点企业,提高自主创新能力,优化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工艺、模块技术研究开发环境,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(OLED)、激光显示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和开发。深化国际合作,引进先进技术、设备、人才、资金和生产管理团队,建设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(TFT-LCD)面板生产线、等离子显示(PDP)及其他新技术产品量产线。以骨干企业为支撑,支持平板显示产业关键配套材料及生产设备的产业化,提高省内配套能力。一方面做好原始创新、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,完善技术标准,攻克核心技术,摆脱被动局面;另一方面,瞄准显示技术大色域宏观发展方向,自主创新开发激光显示核心技术体系和技术标准,逐步实现产业化,形成我省平板显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,促进彩电工业转型,使平板显示和平板电视尽快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优势产业。

 

  (二)发展重点。

 

  1.以TFT-LCD、PDP为主发展面板生产。目前我省还没有一条平板显示面板生产线,彩电企业生产液晶电视使用的面板特别是大尺寸面板基本依赖进口。同时,面板也是电脑显示器、手机显示屏等的关键器件。要坚持企业主导,政府推动和支持的原则,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,依托大企业,借助国际合作,扶持省内企业建设高世代显示面板生产线。

  2.推动面板配套材料和零部件生产。积极寻求技术和国际合作对象,引进生产企业或合作生产,实现为面板配套的玻璃基板、彩色滤光片、偏振片及液晶材料的生产。

  3.注重发展模组,推动整机、模组一体化设计。电视液晶模组主要由面板(Cell)、背光板(BLU)、时序控制等电路板、驱动芯片、金属结构件、塑料结构件等几部分组成。要以彩电生产企业为依托,推动整机模组一体化设计和生产。大力支持海信彩电模组生产和创新发展,再建全自动OLB/PWB生产线2条,模组装配检测生产线1条,初步实现模组生产线与整机生产线联动;再建设LED背光模组生产线2条,导入模组维修生产线1条,以扩充模组维修产能,最终达到模组300万片、背光模组100万片、LED背光模组100万片的年生产能力。

 

  4.积极推动LED背光源研制。彩电背光源使用LED数量巨大,可进一步带动我省光电子及其配套产业发展。推动海信等彩电模组生产企业与浪潮华光光电子公司、我国台湾LED生产企业及国际LED生产企业合作,联合建立彩电LED背光源研发中心,建设LED背光源生产基地,解决关键技术难题,增强自我配套能力。

 

  5.加强芯片研发。芯片研发和成本控制等因素仍然左右着彩电工业发展。要进一步加大对高清视音频解码芯片、高清晰度数字多媒体处理芯片、低功耗多媒体芯片研发的支持力度,扶持相关企业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晶电视电路驱动芯片,支持中央处理器、解码芯片、操作系统和机顶盒的发展,实现产业横向拓展,提高自我发展能力。

 

  6.强化配套,完善产业链,提升配套能力。要进一步研究支持产业上下游进行垂直化一体化整合,促进产业结构调整,推动面板、模组、背光源、驱动电路、玻璃基板、嵌入式软件、芯片等协调发展,加强平板电视各类电子片式元器件、电子零部件和配套材料的发展,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和本地化的配套能力,完善产业链。

 

  四、主要措施

 

  (一)优化发展环境。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强本地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环境建设,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有利于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和人才、资金、技术引进的政策措施,发挥现有优势,推动发展本地平板显示产业的特色领域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,制定相关配套措施,形成促进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的合力。

 

  (二)切实加大投入。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、企业投入为主体、社会投入为辅助、银行和国际融资为支撑的投资体系。各级、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,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重点支持平板显示技术改造、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。

 

  (三)积极引进人才。制定完善人才引进政策,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工作力度,大力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和团队。引入竞争激励机制,建立激发人才创造才能的奖励政策和分配机制,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宽松环境。努力形成有利于人才培养、培训、引进、发展成长的体制和机制,为员工发展创造条件,同时注重做好本土人才的后继培养工作。

 

  (四)推动国际合作。进一步利用全球的资源、市场,加强企业的国际兼并与联合,针对日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推动海峡两岸产业合作,建立和完善我省的平板显示产业链,将我省的市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。

 

  (五)加强自主创新。建立一批共性技术研发中心,鼓励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活动,推动产业化发展。鼓励、扶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、创新平台,在资金、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。实施平板显示重大工程,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专项,加强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。

 

  (六)提升配套能力。支持骨干企业突破关键材料、配套件、元器件的技术,大力发展玻璃基板、偏光片、背光源和驱动IC设计、彩电用电子元器件等配套产业。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,特别是彩电厂商和平板显示器件、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的合作,依托一批重点企业拉动产业链,形成相对集中的产业布局。

 

 

枣庄市科学技术局 Copyright 2009 www.lnjssc.com.cn. All Right Reserved. 鲁ICP备09043870号
地址:枣庄市薛城区民生路629号(综合楼五楼) 电话:0632-3314164
主办:枣庄市科学技术局 承办:枣庄市科技信息研究所 枣庄市生产力促进中心